俄罗斯扛不住了,普京削减军费,公开示好特朗普,中方一言不发
普京访问白俄罗斯期间突然宣布削减军费计划,这一动作迅速引发国际社会关注。
俄罗斯军费占GDP的比例达到6.3%,远超多数北约国家2%以下的水平,2026年开始的调整计划背后是经济重压和战场态势的双重驱动。
当俄军同时在苏梅州、赫尔松、顿涅茨克三条战线取得推进时,普京却放出削减军费与向特朗普示好的"软姿态",这种军事强硬与经济收缩的并行操作折射出俄乌战争进入关键阶段。
在明斯克郊外的新闻发布会上,普京的深色西装与背后俄白两国旗帜形成强烈视觉符号。
他公布的军费调整预案精确到2026年的执行时点,具体削减幅度被设定为"根据特别军事行动结果确定"。
作为对照,俄军在乌东前线的动作却充满攻击性:苏梅方向5.2万兵力突入防线纵深,距离乌军西部铁路补给枢纽仅剩25公里;赫尔松方向重兵剑指敖德萨港口,战场态势与财政计划构成奇特的"冰火两重天"。
这种矛盾性在普京对美示好事件中表现得尤为明显。
当普京称赞特朗普"本可避免俄乌战争"时,美媒注意到他刻意忽略特朗普任内曾向乌克兰提供标枪反坦克导弹的事实。
克宫发言人佩斯科夫补充的"特朗普更务实"的评语,被解读为试图放大美国内部政治分歧。
其真实意图或在于影响北约峰会前的舆论环境——6月30日开幕的北约峰会恰逢特朗普民调反超拜登的关键节点,普京的言论既能向欧洲释放"美国可能背弃盟友"的心理暗示,也为可能到来的谈判预留外交转圜空间。
国际观察家群体中分化出两种立场。
伦敦国王学院研究员马库斯认为,俄军夏季攻势的实质性突破已改变战争天平,从亚速海到第聂伯河的控制权争夺正在收官。
他引用哈尔科夫州方向的卫星热力图变化,说明乌军机械化部队转移频率下降47%。
而布鲁塞尔某智库的战争经济模型显示,俄罗斯若保持现有军费规模至2025年底,外汇储备可能跌破2000亿美元警戒线。
这两种视角的交锋点在于:战场优势究竟能在多大程度上抵消经济困局?莫斯科街头的面包价格同比上涨31%,这个数字比任何坦克数量更能说明问题。
中美俄三边关系的变化始终牵引着地缘格局。
中方在6月28日的记者会上被七次问及俄罗斯军费调整,但发言人的回应始终停留在"各国财政政策属于主权范畴"。
中俄今年前五个月双边贸易额增长12.3%,能源合作协议覆盖至2030年,但俄罗斯对华出口原油折扣率已从去年同期的每桶32美元降至25美元。
当美国国会正就"是否没收俄海外资产"展开激辩时,中国在亚信峰会提出的经济走廊计划为欧亚大陆提供了替代性选择。
特朗普团队对普京示好做出闪电反应。
6月27日深夜的海湖庄园记者会上,特朗普将普京言论称为"对美国领导力的真诚赞美",同时指责现政府让北约多支付了"800亿无效军费"。
这种政治化操作迅速引发连锁反应:波兰宣布将2025年国防预算提升至GDP的4.1%,立陶宛紧急召开国家安全委员会会议,这些动作显示欧洲对美俄潜在互动的深度焦虑。
前北约秘书长拉斯姆森的公开警告颇具代表性:"任何忽视乌克兰的妥协都将是西方阵营的滑铁卢。"
战争机器的转向往往比启动更难。
俄罗斯财政部测算显示,若能在2025年前控制顿巴斯全境,军费开支可压缩至GDP的4.7%,否则需要维持现有水平到2028年。
这个数字背后是触目惊心的消耗数据:根据开源情报统计,俄军每天在前线消耗约5万发炮弹,相当于乌克兰获得的西方援助总量的三倍。
而美国对乌军援法案在国会搁浅已超过130天,这种时间差正在重塑战场平衡。
当普京宣布削减军费时,他或许已在筹划多个剧本:如果夏季攻势达成战役目标,俄罗斯就能以相对体面的方式转入防御;若西方军援出现重大突破,当前部署在沃罗涅日的12万预备队还能支撑消耗。
对特朗普的隔空喊话与其说是战略示好,不如视作低成本的外交试探——毕竟美国大选民调误差尚在4.5%区间波动。
这场牵动全球的棋局里,每个参与者都在寻找最优解,但战火灼烧的黑土地至今没给出标准答案。
扬帆配资-配资公司排行-炒股平台-股票杠杆交易平台哪个好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